建设教材借阅图书馆
2016年春季学期,19岁的蒂姆·伯内特(Tim Burnett)代表面向低收入学生的全国性组织QuestBridge找到了学院宗教生活主任迪安娜·肖布(Deanna Shorb)。格林内尔的分会希望与肖博合作,为有需要的学生开发更多资源。
肖博正好想到了这件事。作为一个校园第一代学生项目的联合组织者,七年来,她一直在询问参与项目的学生他们的主要障碍和担忧。第一代学生是家庭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虽然他们并不总是来自低收入家庭,但第一代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往往面临着重叠的挑战。
正如肖布每年都从她的项目学生那里听到的那样,其中一个挑战是教科书费用。肖博看到伯内特向她走来,这是一个信号。格林内尔是时候建立一个教科书借阅图书馆了。
伯内特欣然接受了这个想法:“我知道我们可以做出改变。”作为一名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伯内特亲身感受到了高昂的教科书成本带来的负担。“在格林内尔的第一学期,我不得不放弃法语高级导论课程,因为我买不起课本,”伯内特说。“那一节课的书就占了我整个学期的教科书预算。”
让图书馆启动并运行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伯内特与肖布会面,研究建立一个借阅图书馆的后勤问题。他们必须在下一学年开始前完成3项主要任务。首先,他们必须找到财政援助办公室,请他们编制一份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名单,邀请他们使用图书馆。其次,他们必须得到教科书。最后,他们不得不把这些书放在书架上并编目。
肖布负责与财政援助主任布拉德·林德伯格(Brad Lindberg)交谈,后者同意帮助他们。他告诉她,如果她和伯内特准备好借阅图书馆的信息,他的办公室就能确定最需要这项服务的学生,并直接与他们联系。这样,只有学生本人和助学金办公室知道是否有学生在保密名单上。
做完这些后,伯内特带头制作并分发了一张海报,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把课本捐赠给同学。学生们奋起应对,到2016年春季学期结束时,伯内特和肖布的新图书馆有了2000多本书。
“我带着一箱又一箱的书旅行了很多次,”伯内特说。“有一天,我们买了很多,把迪安娜卡车的床都塞满了。所有这些时间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但这不是徒劳的。”2016年秋天,宗教、灵性和社会正义中心(CRSSJ)的一个小房间正式开放,成为学校新的借书图书馆。
扩大团队规模
一旦图书馆开始运作,肖布和伯内特就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他们决定把原来的2人小组扩大到3人小组。另一位19岁的学生艾丽·莱希特(Ally Leicht)于2016年秋季加入图书馆,担任学生联合主管,并开始协助组织、编目和分发图书。
她来得正是时候。经过整个夏天的努力,该团队得到消息,CRSSJ将于2017年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新图书馆也将随之搬迁。伯内特说:“没有Ally,这一举措是不可能实现的。”
再次搬运这些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也是一个为图书馆找到更大空间的机会。由于学生们的大量捐赠,教科书的数量已经增加到近3800本,书架上的书也开始摆满了。伯内特说:“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所有的书下面的地板都塌陷了。”
创造公平的制度
在物理空间内组织图书只是管理图书馆任务的一部分。雷特、伯内特和肖布面临的另一项重大任务是确定最佳方式,以确保每个使用图书馆的学生都能以对他们最有用的方式得到他们需要的书。由于格林内尔的借阅图书馆在开业时是全国唯一的借阅图书馆,研究小组必须通过试验和错误来学习。
“我们一开始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租赁期,”雷特说。最初,他们只让学生借书两天,但很快意识到,这种短暂的周转与其说是帮助,不如说是麻烦。“我们改用了整个学期的贷款,效果非常好。”
他们也在试图找出最好的方法来处理过时的教科书,并确保他们拥有的书是学生们最需要的。图书馆的使用人数从2016年秋季(开放的第一学期)的约30名学生增长到2018年春季的约150名学生。虽然图书馆最初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运作的,但该团队在第一年之后转向了基于愿望清单的方法。
“在建立一个公平的体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伯内特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我们想借出尽可能多的书,但要以公平的方式做到这一点。”
肖布希望继续扩建图书馆。她想要一个软件程序,可以帮助他们组织学生的愿望清单,以及一种更可靠地获得学生最有可能需要的教科书的方法。最终,她希望能雇人做一个全职图书馆的兼职工作。在那之前,Shorb、Leicht和Burnett致力于使图书馆成为最好的资源。
“我喜欢能够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专注于学习而不是金钱,”雷特说。
烹饪一个学生食品室
在借阅图书馆发展势头的基础上,CRSSJ现在正在为低收入学生做更多的事情。在2017-18学年的寒假期间,Shorb开设了一个学生食品室。她知道,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国际学生来说,食物可能是一笔压力很大的开支,因为他们无法在休息时间离开校园。学生还可以在整个学期中查看烹饪用品包。
“我做这个是因为这是一种激情,”肖布说。“我只是想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找到公平待遇。”